博物館承擔著繼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履行教育職能的職責與使命,因此推動博物館實現陳列展覽形式的轉變與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博物館歷來承擔著保管珍藏文物、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職能,但在新形勢發展背景下,博物館必須利用多元化陳列展覽手段實現自身價值。在傳統博物館陳列展覽模式下,大多管理人員只局限于某種特定類型的館藏文物資源和物質設施,忽視了博物館空間布局設計和陳列展覽形式的創新,無法為博物館受眾帶來良好的觀賞體驗?;诖?博物館必須在新形勢發展背景下深入研究陳列展覽模式創新的有效策略,基于以人為本的原則優化博物館陳列展覽模式。
新形勢下博物館陳列展覽轉變的重要意義
有效推動歷史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博物館原本就承擔著繼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職責與使命,若不及時突破傳統陳列展覽形式的局限性,很可能無法使社會公眾充分了解博物館的文化價值,甚至是因博物館錯誤的保護措施阻礙我國歷史文化的發展進程。這意味著實現博物館陳列展覽形式的創新不但是滿足社會公眾文化需求的重要舉措,還是有效保護我國歷史文物價值的必然選擇,為我國社會公眾帶來全新的文物觀賞體驗的同時,有助于推動文物保護工作的創新性發展與改革。
促進旅游產業的創新性發展。博物館一直與旅游產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若要實現兩者的融合發展,就必須及時創新博物館陳列展覽形式,吸引更多受眾群體投入到博物館陳列展覽活動,有效促進旅游產業的創新性發展與普及。因此,博物館必須深入挖掘當地歷史文化,結合當地民族風情和文化特色有針對性地創建博物館和旅游業溝通交流平臺,側面突出強調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當地文化特色,使博物館的文化價值和教育職能得以有效發揮, 為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先決條件。
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發展現狀
陳列展覽的空間布局設計不合理。陳列展覽空間布局設計的合理性將會直接影響館藏文物的視覺展示效果,與陳列展覽人文教育目標的實現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但當前部分陳列展覽設計人員并未嚴格按照館藏文物展覽的宗旨,科學規劃館內空間的區域布局,使博物館空間區域中的珍藏文物無法充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嚴重加劇了博物館文物資源浪費現象。
文化教育及宣傳職能落實不到位。在新時代發展常態下我國博物館應積極做好優秀傳統文化宣傳工作,充分發揮博物館的公共文化教育職能。但當前大部分博物館在履行自身文化教育職能時,并未使館藏陳列展示手段得以有效發揮,致使博物館展覽主題與文化教育宣傳目標之間存在明顯偏差,因此博物館從業工作人員必須充分認識到履行公共文化教育及宣傳職能的重要意義,依托于先進的陳列展覽手段突出強調博物館職能發揮的重要性。例如,我國現有的抗戰博物館中陳列著大量武器、軍服、軍旗等元素,但對一頂軍帽、一把手槍等物件背后隱含的故事卻深挖不到位,相關講解人員也僅僅是一句帶過,無法彰顯文化故事中蘊含著的精神內涵。
陳列展覽的基礎設施和資源缺乏創新。博物館館藏文物的陳列展覽離不開完善的基礎設施和文物資源支持,但當前我國大部分博物館在物質層面的基礎設施建設上仍有所欠缺,無法充分發揮陳列展覽模式的最大化價值?,F階段我國大多發達地區的博物館盡管有著豐富的物質資源支持,但其他地區的博物館仍缺乏物質和資金層面的保障,尤其是數字化陳列展覽技術手段的創新仍無法滿足新時代發展需要,在某種程度上嚴重阻礙了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進程。
新形勢下博物館陳列展覽的轉變與發展策略
實現博物館文化表現形式的創新與改革。例如,我國廣東省博物館的“大海道”展覽,便是基于大視角、大規模全方位展示出了萬歷時代海貿相關文物,利用一條船、一個空間、一件事使受眾感受到當時海上貿易的繁華景象,并且這種獨特的陳列展覽風格還可以彰顯出形式多樣的文化價值, 促使受眾對某個朝代的發展形態有著更深層次的了解和認知。又如我國貴州省博物館“多彩貴州民族文化陳列”,實現了三彩與多彩的有機融合,利用實物還原真實場景的同時,還體現出了人地關系、人人關系、人與神靈關系等和諧統一,使多姿多彩的貴州文化得以突顯, 有效拉近了當地文化展覽與旅游業之間的關聯,在推動當地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加大博物館陳列文物藏品的安全管理力度。博物館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務在于收集與保存各種文物珍品,因此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行業規定要求珍藏館內文物,避免文物丟失或損壞現象的發生。但文物保護工作不僅需要文物修復技術人員的支持,還離不開財務管理負責人員的相互配合。因此,文物保護部門可以定期組織現有財務管理業務人員參加綜合性培訓活動,要求其熟練掌握智能管理系統的操作流程,實時監測藏品文物的保管情況。與此同時,文物修復技術人員則需要正確使用文物修復處理技術手段,避免文物資源浪費的同時不斷優化文物修復效果,積極尋找最適合的文物修復處理措施。這就需要文物修復技術人員有意識地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嚴格按照館藏文物保護宗旨和需求開展館藏文物外觀檢測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強文物修復和保護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此外,博物館與文物保護機構還應定期組織現有的藏品管理人員參加崗位培訓活動,確保其具備優良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情操。例如,博物館管理人員可以積極借鑒與學習美國、德國等國家的陳列展覽經驗,了解其引入的先進技術和展覽形式,基于市場化角度實現博物館陳列展覽工作的統籌規劃,同時重點關注其他博物館吸引觀眾的手段和方法。
完善博物館機構部門的基礎設施建設。博物館在文物陳列展覽實踐過程中,相關負責人員還應積極強化博物館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建設,依托于大數據、虛擬平臺還原真實的陳列展覽動態場景,營造生動熱烈的藏品展覽空間氛圍,從而在高端的虛擬現實技術手段支持下,為受眾呈現出生動立體的文物陳列展覽場景。例如,歷史類博物館可以通過實物資料或場景再現的方式,帶領觀眾更深層次地挖掘文物的內涵,創設身臨其境的環境引導觀眾探索與感知歷史。此外,在博物館陳列展覽過程中還可以融入廣受社會公眾喜愛的流行元素,利用通俗化的表現方式提高陳列展覽的趣味性,有效激發觀眾深入研究文物歷史背景的興趣,從而不斷加深觀眾對歷史博物館的印象。
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打造動態化博物館。傳統靜態陳列展覽方式也不利于激發受眾深入挖掘展品蘊含歷史文化的興趣,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中的動態展示功能就能有效吸引受眾的注意力,使各個層次的受眾年齡群體都能獲得全新的觀賞體驗。受眾在參觀博物館時必須嚴格按照事先規定的次序,在相關指導人員的帶領下逐步深入了解展品背后隱含的故事和歷史文化,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優化游客的觀賞體驗。在博物館動態展演過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圖像、 投影儀、音像等先進的科技設備,為受眾呈現直觀立體的展演畫面,引導社會公眾了解歷史背景的同時感受到科技革新的力量。此外,在新形勢發展常態下,古今貫通也是博物館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因此博物館創新陳列展覽方式時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潮流,調動更多受眾群體參觀博物館的積極性。例如,在抗戰類博物館建設過程中,可以結合受眾的實際需求安設內部投影儀,充分利用多點觸摸技術、定向音響等技術和設備的應用,全面展示博物館中珍藏的相關器物,幫助受眾更好地理解文物陳列展覽主題,突出強調文物器具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
博物館必須從視覺效果、主題設計以及空間布局等方面著手創新陳列展覽形式,有效整合博物館現有的文化歷史資源,科學規劃博物館內部陳列展覽區域的空間布局,盡可能為受眾帶來多元化展覽觀賞體驗,真正意義上實現博物館文物陳列展覽形式的深化與改革。
克里克作為博物館展柜設計、制造、安裝服務廠家,也要緊跟博物館陳列展覽的發展腳步,不斷創新與改革,利用先進的技術打造更好的文物展柜,為新形勢下博物館陳列展覽的轉變與發展相輔相成,博物館展柜也是陳列展覽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保護存放展品的重要載體。
作 者:劉芬
作者單位: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文化和旅游局城陽區文物保護中心